安立志:满江红 吊故军营
2019-07-25 14:48:03
  • 0
  • 1
  • 81
  • 0

满江红


吊故军营


(2012年9月27日)




弥水军屯,只剩下,残墙断壁。
独怅望,荒烟满目,噪鸦瓦砾。
乱草埋膝寻故垒,枯枝碍步伤心地。
牧羊伯细数探营人,堪悲泣。


长白雪,淮海雨;

行千里,之临朐。
靠貔貅热血,虎帷雄立。
号角当年犹在耳,炮群今日从何觅?
叹健儿零落各西东,
终难聚。



2012年9月26日,由潍坊市、临朐县总工会的朋友陪同,驱车去寻访我30年前曾经服役的故军营。


这支部队原属陆军第四十六军。四十六军曾经有过光荣的战史与功勋。它原属“四野”即东北野战军,系林彪统辖之九纵,参加过辽沈战役、平津战役、衡宝战役及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,涌现过一大批战斗英雄。在“文革”期间1969年3月发生的中苏边境珍宝岛战斗中,这个部队也曾经涌现周登国、杜永春等多名战斗英雄。


我所在部队是这个军的直属炮兵团(简称军炮团或地炮团)。该部原驻吉林省永吉县双河镇,代号3190部队。1975年,“文革”已是强弩之末,上层为解决徐州驻军介入的地方派性之争,当年5月,我部与徐州驻军换防,从东北长白山区调到淮海地区,驻扎在徐州市郊的大湖车站附近,代号为54574部队。1978年春季,上层为调整理顺淮海地区的部队隶属关系,我部又调防到山东省潍坊市的临朐县。上千官兵在县城东部的山坡上,凭借双手,建起了这座新营房。


我1972年末参军,当时只有18岁,入伍时这支部队尚处东北吉林省永吉县的双河镇。在吉林山区渡过两年半的炮兵侦察兵的难忘岁月,于1975年夏季,随同团司令部移防到江苏徐州郊区。1976年夏季,我本人又奉调到军司令部工作,时间三年有余,算是脱离了老部队。1979年10月,我要求回到我新兵时期的老单位,此时部队驻扎在眼前这座营房即临朐营区。1983年11月,我又奉调到济南军区政治部,从此永远离开了这支我曾经渡过青春岁月的光荣部队。


1985年,我在济南军区政治部工作期间,邓小平同志作出决策,我国裁军百万,陆军四十六军在裁军之列。从此,这支我曾经服役过的部队,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不复存在。我团所在的营区,由接下来的一支部队接管。据说后来这支部队在以后的整编中也被撤销。这座曾经凝结了许多年轻士兵生命与汗水(为建这座营房,曾经牺牲过多名战士)的营区,被废弃、被移交。由于这个部队早已不复存在,因此这里涉及到部队番号与代号,自然已经不属军事机密。


1983年11月我离开这个营区后,将近30年来,我还是第一次回到过我曾经工作的地方。然而,看到当年曾经生龙活虎的一支炮兵部队驻地,竟然成了一片制砖厂与荒草坡,心中不禁凄然。

     这是团政治处门前的院子,荒草何止没膝,足有半人高。我费了很大周折,才进入我原来的办公室。

我们部队当时建的都是平房,这两座楼是我部

撤销后由接收部队另建的

     这是团里的军人服务社。
     放牧的大爷,讲到多次遇见曾在这个部队工作的人,回来看望这个营区。这位大爷要求向上级反映,中日一旦打起仗来,这里还能驻军,应当把营房保护好。
     这里曾经是全团官员开会、集合的大礼堂。
     部队营区已经成为一个制砖厂
这是部队司政后机关干部的单身宿舍
我的房间已经完全实现了“透明化”。
这是团司令部的办公室。
这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团政治处干部股的办公室。
1980年到1983年,我一直住在这个房间
团机关与家属院之间的空地已经成了牧场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